Tuesday, 11 February 2014

古琉璃鉴赏(专题二):流动的色彩,灿烂的文化

古琉璃鉴赏(专题二):流动的色彩,灿烂的文化(文化需要传承,知识重在分享)


古琉璃鉴赏(专题二):流动的色彩,灿烂的文化。
药师和尚在《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》中曾云:“愿我来世得菩提时,身如琉璃,内外明彻,净无瑕秽”。
一、何谓琉璃
琉璃在古代称为“琉琳”、“流离”, 也称“料器” 、“古玻璃器”,以前常用来仿翡翠、玛瑙、碧玺、玉石等。据《广雅》、《韵集》记载,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,“琉璃”是用火烧的玻璃质珠子以及其他一些透明物质的统称。
下图极品鸡油黄老琉璃珠一对(颜色醇厚)
下图为极品胭脂红老琉璃珠一对(着色纯正)
琉璃在古时别名很多,比如:流离、璧流离、药玉、硝子、番玻璃。最后一个“番玻璃”意谓它是来自外洋——古人称西洋货为“番货”。而其实琉璃在中国古籍里面是早有记载的,2000多年前西周时代,先民用铸造法制作了琉璃耳环,奇怪的是这种技术后来未能得以传承……琉璃渐离了中土,开始了西迁之路,一直散布到中亚西亚一带,在本土反而流风遗韵渺难追矣,成了广陵散了。到了清代大量的琉璃制品自海路旱路涌入中国时,许多人认为这是舶来品,名曰“番货”,其实这是认祖归宗。
下图老琉璃小桶珠,很有茶晶的味道。
一般提起古琉璃来容易让人联想到古代宫殿寺庙屋顶上的琉璃瓦。白乐天《长恨歌》中有一句“鸳鸯瓦冷霜华重,翡翠衾寒谁与共”,唐明皇看到两两偎依的瓦片,越发感到昭阳殿中的冷寂。可见唐时宫殿里已有琉璃的存在了,鸳鸯瓦即为琉璃制品。但古代琉璃瓦并不是我们所说的琉璃,它是陶土挂釉的,这个概念是元明后才明确下来的。它与琉璃相去甚远,甚至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。如果琉璃是屋瓦,那么药师和尚所云的“内外明彻,净无瑕秽”就没了着落。 
下图为元明时期古建筑上的琉璃釉部件
与我们所说的老琉璃完全不是一个概念
二、老琉璃的价值 
老琉璃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。
主要原因有二:其一,因为老琉璃材料的特殊性,工艺的极具复杂性与技法的高难度性;老琉璃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,火里来、水里去,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,老琉璃的精品制作,相当费时,有的仅制作过程就要十几二十天,而且主要依靠手工制作。当中的各个环节的把握相当困难,其火候把握之难更可以说是一半靠技艺一半凭运气。仅出炉一项,成品率就只有70%。更关键的是,老琉璃不可再回炉重制,不象金银制品,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一点点问题,十数天、几十道工序,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诸东流。因此其成本非常高。
古人古法,琥珀的味道够浓吧,极品仅见 !
西瓜绿碧玺?只有在上老琉璃能找到这种错觉。
其二,老琉璃制品的唯一性;老琉璃它不仅仅是一种材质,也是一种古老的文化传承,更重要的是,琉璃产品是独一无二的,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琉璃产品。这是现代玻璃或水晶制品永远取代不了的特性。
下两图为绞胎老琉璃圆珠,是不是让你想起了孔雀石?!
下图真的孔雀石做成的桶珠,相比下我更喜欢上者,当然价值也比这个高很多。
还有下图,翡翠的感觉有木有?清代官帽顶上的宝贝!等级不低吧。
水晶感觉有几分??!!

三、什么是贸易珠
贸易珠本来专门指17-19世纪在欧洲制造,贩往非洲,用来交换黄金、象牙和奴隶的玻璃珠,是欧洲当时最新的工业产品,它即是最受欢迎的装饰品也是可以流通的货币。由于近年在西方兴起的古旧装饰品收集的热潮,贸易珠以其色彩艳丽、形制多样、并包含工艺价值而成为收藏热点,并获得一个专业名称“非洲贸易珠”(AfricaTradeBeads)研究和复原贸易珠的手工工艺也成为西方收藏之余的另一大热门。
下图为意大利威尼斯16-19世纪雪佛兰珠-贸易珠
中国人自古喜欢“珠玉”连称,珠玉象征美好和财富,佩戴珠玉既可装饰美化还能辟邪,因而珠玉一直是中国人最喜闻乐见的装饰品。继台湾、香港的贸易珠收藏热,内地很快接受了贸易珠美艳斑斓的色彩和美好寓意。不可忽略的贸易珠本身的工艺价值,它的工艺复原和再生制作也将成为收藏者、古美术爱好者和手工艺爱好者最新的追求。
下图为两种琉璃珠搭配的手钏
我国有3000多年的琉璃发展史,虽因受玉器、陶瓷等行业的影响未发展成主流,却因其鲜明的民族特征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世界玻璃史上深受瞩目。近年来,国内多家以玻璃为主题的博物馆相继问世,各大拍卖公司的图录里关于古法琉璃的专题逐年增加,藏家对古琉璃的关注越来越多,不难看出琉璃收藏的一种趋势。
老琉璃的世界,流动的色彩,灿烂的文化!
只有我们想不到的色彩,没有古人做不出的琉璃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